9月22-25日,金轮·棉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对接交流全国行调研组走进安徽、江西两省。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宏兵等一行走访了安庆市、九江市、抚州市及宜春市等地,深入了解企业当前生产运营情况,交流行业高质量发展观点。
本次是活动第17站,调研组一行走访了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顺源智纺有限公司、江西凤竹棉纺有限公司、江西德鑫纺织有限公司、江西天达纺织有限公司、江西蒙恩纺织有限公司、江西宇通纺织有限公司、江西省金俊再生纺织实业有限公司、上高县鑫宜纺织有限公司、上高县耀丰纺织有限公司以及东乡经开区企业商会等多家纺织企业和商会。

安徽、江西棉纺织发展情况
两省的棉纺织产业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当前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在智能化、差异化、绿色环保等多方面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安徽省棉纺织企业分布较为分散。江西省本土企业较少,现存棉纺织企业多为浙江温州企业投资的再利用棉纤维气流纺企业和福建福州企业投资的混纺纱环锭纺企业。
受新疆地区及国际贸易形势影响,两地纯棉纱产量下降明显,多数企业改以生产棉混纺纱为主,产品主要销往江浙地区、本地针织企业及广东牛仔企业。两地平均电价均高于0.7元/度,相对其他地区偏高;员工以本地为主,平均年龄超40岁,按八小时工作制算,工资4000-5000元/月;多家走访企业表示,2025年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加,下游备货不积极,9月行情明显低于预期,受大环境影响,企业未来投资意愿下降,将调慢发展步伐,以稳定为主。

“智”变升级,破解发展难题
面对当前挑战,为了更好地提质增效,企业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依靠“智改数转网联”,实现产品全环节优化,效率、效益全面提升。走访企业安徽华茂高质高效全流程智能纺纱工厂入选工信部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安徽顺源5G高品质混纺纱柔性化智能产线成功入选工信部2024年“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名单,江西德鑫建成了江西省首个数字化、智能化涡流纺车间,用工、能耗大幅下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明显。
差异化发展,打造突围新引擎
当前行业常规产品产能过剩导致“内卷式”恶性竞争,部分企业亏损生产,面临库存高、资金链紧张的压力。为了摆脱恶性竞争局面,走访企业规避常规品种,通过差异化产品,打造企业新引擎。安徽华茂大力开发聚乳酸纤维产品以及多组分混纺纱线;江西凤竹走出了一条常规品种差异化的发展路线,企业主打外棉纺制纯棉纱,凭借稳定的品质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江西东乡、上高气流纺企业以绿色、再生作为差异化标签,将再利用棉纤维发展出不同特色的产品,其中江西天达主要生产色纺纱,江西蒙恩、江西金俊以涤棉混纺纱为主,江西宇通、上高鑫宜、上高耀丰则主打再利用棉纤维牛仔纱。

延链补链、品牌引领,拓展产业维度
走访发现具备规模、产业链或者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或产业集聚区展现出了强劲活力,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智能制造和打造自主品牌,拓展产业维度。安徽华茂聚焦产业链上游的新材料聚乳酸纤维,开启了全新发展阶段;安徽顺源、江西德鑫抱团式发展,与福建多家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打造市场口碑和品牌;江西蒙恩延伸再利用棉纤维混纺纱产业链,涉足针织大圆机和服装加工领域,成功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金轮针布总经理黄宏兵表示,身为国企,作为行业龙头,金轮针布坚持着自身使命与行业担当。金轮·棉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对接交流全国行已经历经3年,走访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不少企业,从中既看到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努力和成果,也看到了不少企业的困惑和砥砺前行。金轮坚持客户导向,坚持以技术创新,包括近期在西安通过的《高保真微尺度纺织环境风洞技术》,将给行业带来更好适应差别化产品高效、高质和高使用寿命等特点的产品。
中棉行协会长董奎勇希望企业面对困难,以智能化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坚定走差异化发展和品牌竞争路线,使行业进入良性有序发展,摆脱“内卷式”恶性竞争。